现在的位置:首页/招生网/招生信息

2019年高职扩招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zhaoji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9-09-19阅读:15120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艺术教育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面向教育行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基本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指导能力和较高职业情操,乐于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奉献的中小学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等艺术工作者,以及能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
(二)专业代码
670117K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凭社会人员(含退役军人、下岗失 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
(四)学习年限
三年
(五)人才培养规格(附表一)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与意识;
(3)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国际视野;
(5)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
(7)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8)关爱少年儿童,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做幼儿健康成长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2.知识要求
(1)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艺术基础、计算机应用、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专业的基本课程理论知识,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业务知识;
(4)国家及区域社会发展基本历史、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史及相关的知识;
(5)普通话发音、基础外语、计算机应用、职业生涯设计、中小学教育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6)有关儿童身心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然科学、艺术感受力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7)掌握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科目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8)掌握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育教学法。
3.职业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
标准普通话表达能力(二级甲等),基础外语(英语口语或东南亚小语种口语,初级水平),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PPT和flash动画制作)。
(2)专业核心能力
① 少儿歌曲弹唱能力;
② 少儿美术绘画与指导能力;
③ 少儿舞蹈表演、编创能力;
④ 掌握少儿艺术教育教学法;
⑤ 中小学班级管理能力;
⑥ 少儿艺术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
(3)职业关键能力
① 少儿教学及指导能力;
② 与少儿沟通能力;
③ 少儿行为观察、记录、分析与指导能力。
(4)职业延展能力
① 少儿教育课程开发能力;
② 少儿教育资源开发能力。
(六)职业资格与就业范围
1.职业资格
中小学、幼儿园(音乐、美术、舞蹈)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
2.就业范围
中小学学校、少儿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校校、校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为导向建立与本科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深度合作,完善学习和岗位要求对接的教学方式,建立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衔接机制,畅通学生升学渠道,构建“校园、校企合作、学岗结合”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围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强调立德树人,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培养学生有“童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3)根据校校、校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对学生实行分层分流培养。艺术教育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分流,按音乐、美术、舞蹈进行分类教学,同时加大教育类教学法的教学。
(4)建立多方参与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学校、幼儿园、中小学、家长等对学校的评价,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的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过程、结果的评价。
三、课程体系与结构
(一)课程模块设计
1.公共必选课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学语文、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计算机基础等。
2.公共任选课
学术讲座、课堂教学类。
3.专业必选课
专业导论、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师语言技能、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班级活动设计与管理、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欣赏、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题、少儿戏剧。
4.专业限选课
声乐、钢琴、舞蹈、美术、乐理与视唱练耳等。
5.专业任选(第二学期分流,专业方向任选其一)
音乐方向:
乐理与视唱练耳、视唱练耳、钢琴基础、钢琴演奏训练、简易歌曲编配法、歌曲伴奏训练、歌曲弹唱训练、声乐基础、声乐表演、音乐课程设计与指导、毕业设计。
舞蹈方向:
舞蹈基础(形体 芭蕾)、民间舞、古典身韵、舞蹈编创、教师舞蹈素养(含毕业设计)。
美术方向:
美术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速写、装饰画、中外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平面构成、中国画基础、电脑美术、毕业设计。
6.综合实践课
军训、艺术实践、采风、毕业实习、毕业演出或展演。
(二)核心课程简介
1.专业必选课
(1)教育学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班级活动设计与管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教学,懂得中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组织班级的课外活动。
(4)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施的情况;确定分析评价目标,指定评价方案,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选择评价开始时间,搜集评价对象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2.专业限选课
音乐方向
(1)钢琴演奏训练
通过学习,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独立演奏中外小型钢琴作品。
(2)简易歌曲编配法
通过简易歌曲编配法的训练,为后续的实践课程奠定基础。
(3)歌曲伴奏训练
具备简易歌曲编配的能力,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
(4)歌曲弹唱训练
以自弹自唱的形式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
(5)声乐表演
具备一定声乐表演能力,完成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声乐教学。
舞蹈方向
(1)民间舞
对风格特征掌握的清晰,明确学习内容的训练目的及舞姿的认知和表现。
(2)古典身韵
对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认识清晰准确,头、眼、胸、背、腰、胯、脚等部位均能具备古典身韵的基本要求。
(3)舞蹈编创
能运用基础的元素动作进行发展和变化,能在队形转换、流动、分、和等调度技法方面达到要求,具备初步的舞蹈编创知识能力。
(4)教师舞蹈素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培养少儿听觉能力、身体运动机能、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少儿心理,研究舞蹈课教学规律,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以熟练掌握少儿园舞蹈教学的方法。
美术方向
(1)速写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培养坚实的造型能力,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2)装饰画
以意象创作的方法表现进行装饰色彩黑白效果,分别用光影、线描、黑白等表现方法完成。
(3)美术创作
掌握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发展论,艺术鉴赏论,艺术批评论,艺术家论。
(4)手工制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塑造和表现对象的能力。
(5)平面构成
侧重练习抽象几何形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并在排列组合中求取新造型。训练思维与技法,为演出空间创作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6)电脑美术
通过对平面设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设计方法及理论。
(三)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附件二
课程设置详见教学进程表。
四、课程内容
专业必选课
1.专业导论(共4学时,1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集中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特性,学习目的等。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性,学习目的,基本掌握艺术教育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前导后续关系,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艺术修养。
2.教育学(共72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学的准备知识,涉及教育概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部分为教育的基本理念,涉及到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新知识观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教育的基础知识,涉及到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等内容。第四部分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合作等内容。第五部分为教育的实施,涉及课程、管理、评价与反馈等内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共72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学的准备知识,即绪论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二部分为儿童心理过程,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绪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第三部分为儿童的社会化,涉及到儿童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第四部分为儿童心理发展,涉及音乐、美术、主题活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五部分为儿童的个性心理发展,涉及儿童的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性别化的发展特点。第六部分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涉及环境取向的心理发展理论、生物取向的心理发展理论、相互作用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历史取向的心理发展理论。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教师语言技能(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主要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指导、普通话口语运用三部分。通过师生的合理协作,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提高普通话水平,培养教师听辨普通话的能力,纠正发音,养成说标准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训练和提高教师与一般口语交际相关的表达技巧,使未来教师具备适应学校教育需要的良好语言素质。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规范熟练的教育教学语言表达技巧,养成自觉使用规范文明语言的良好习惯。
5.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共36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中小学教育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具体包括导论、教育法基本理论、学校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以及对《中小学校园管理条例》、《中小学教育工作规程》、《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考、研究与实施等。
基本要求:通过对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理解以及运用,能更好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
6. 班级活动设计与管理(共36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学习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的专业基本技能,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及管理学生,并能有效的进行班级课外的活动设计。
基本要求:能教学,懂得中小学班级管理,有效组织班级的课外活动。
7. 课堂教学设计(共72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施的情况;确定分析评价目标,指定评价方案,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选择评价开始时间,搜集评价对象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评价信息形成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评价对象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8. 艺术欣赏(共36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学习艺术发展基本理论,艺术创作基本规律,分析解读艺术作品内涵,引导受教育者参与,为受教育者提供指导,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艺术理论评价和欣赏作品的内涵。
9.现代教育技术(共72学时,3学分)
课程内容:
(1)巩固office操作技巧(尤其PPT);
(2)图片处理(PS等软件)(初级);
(3)动画制作与音视频剪辑(初级);
(4)手机多媒体技术(初级);
(5)教育信息化;
(6)网络使用规范(数字化礼仪)。
基本要求: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方法,熟练运用office软件中的Word对教学实践进行规范性总结、反思,熟练运用excel模块辅助少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熟练运用office软件中的PPT模块辅助活动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运用PS等图片处理软件、flash等动画制作及音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初级的处理,以制作出既规范、美观,又符合少儿教育实际的活动课程设计课件;初步掌握H5等现代手机多媒体技术平台的运用技术,以服务于日常交流与沟通;初步掌握有关网络检索、邮件收发、文件归档、信息安全等教育信息化和网络使用的规范。
10. 普通话(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分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指导、普通话口语运用三部分通过师生的合理协作,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提高普通话水平。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普通话能熟练运用中小学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教育语言、交际语言组织教育活动及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为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打好基础。
11. 云南民族文化(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根据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各民族民居、生活生产方式、服饰造型、人文地貌等的系统性学习。重点介绍云南本土26个少数民族。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及现状,根据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各民族民居、生活生产方式、服饰造型、人文地貌等有系统性了解。
12.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题(共36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进行集中培训,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基本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基本素质要求,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专题的学习,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13.三笔字(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简史,重点学习楷书、篆书、隶书等方法和理论。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简史,掌握各个时期的字体特点及书写方法和理论。
14.少儿戏剧(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本课程重点学习儿童剧基础知识,了解戏剧基本理论,掌握戏剧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戏剧知识,掌握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技巧,能有效进行儿童剧的编排和展演活动。
音乐方向:
1.乐理与视唱练耳1(共72学时,3.5学分)
课程内容: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音乐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关系;了解多声音乐相关知识,培养音乐的感知力;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基本要求:主要培养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掌握基本乐理和识谱、听音等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
2.视唱练耳(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基础上,视唱练耳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更好的掌握首调与固定调的运用。
基本要求:提高识谱和视唱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
3.钢琴基础(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及弹奏方法,正确的视谱方法,手臂的放松与手指独立能力的配合,乐曲的分析,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等。
基本要求: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
4.钢琴演奏训练(共36学时,1学分)
课程内容:加强钢琴基础教学的立体化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弹奏技巧和演奏能力,同时完成一定数量的中外钢琴小型作品演奏。
基本要求: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独立演奏中外小型钢琴作品。
5.简易歌曲编配法(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在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大小调的和弦关系,进行基础的和弦编配,从而具备一定的歌曲编配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简易歌曲编配法的训练,为后续的实践课程奠定基础。
6.歌曲伴奏训练(共72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在钢琴基础教学的立体化训练和简易歌曲编配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歌曲配弹能力,
基本要求:具备简易歌曲编配的能力,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
7. 歌曲弹唱训练(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这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通过训练将歌曲演唱和歌曲伴奏相结合,让学生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基本要求:以自弹自唱的形式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教学工作。
8.声乐基础(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小组课,集体课,排练课等形式掌握呼吸的运用,放松,咬字,共鸣等问题,能独立表现一定的作品,具备一定的声乐鉴赏能力。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呼吸、腔体练习,解决共鸣、真假声的转换。独立表现一定的声乐作品,并具有相应的鉴赏能力。
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分析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胜任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声乐部分教学和一定的课外声乐辅导能力。
9.声乐表演(共144学时,3学分)
课程内容: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歌曲表现力,更好的完成声乐作品。
基本要求:具备一定声乐表演能力,完成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声乐教学。
10.表演唱(共72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排演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歌曲排演能力。
基本要求:使学生能更好的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具备多种演唱形式的排演能力。
11.音乐课程设计与指导(共 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学习音乐教学法和教案的书写,使得学生掌握中小学、培训机构音乐课的设计方法,并能独立进行一堂音乐课的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具备说课与书写教案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中小学、培训机构的音乐教学。
12.毕业设计(共216学时,8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音乐会或是说一堂课的形式综合汇报所学课程内容。
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乐于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奉献的中小学教师及企事业单位、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等艺术工作者。
舞蹈方向:
1.舞蹈基础(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舞蹈的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提高舞蹈动作协调能力等。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舞蹈技能,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有一定的编舞能力,丰富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
民间舞
2.民间舞(共216学时,8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对民间舞蹈的基本理论认知及动作知识,并在呈现其风格特征的情况下,具备优美的舞韵。
基本要求:对风格特征掌握的清晰,明确学习内容的训练目的及舞姿的认知和表现。
3.古典身韵(共216学时,8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古典舞的相关基础知识、对气息流畅运用,对古典身韵动作的完成准确、并清晰的凸显其风格特征。
基本要求:对基础动作的学习和认识清晰准确,头、眼、胸、背、腰、胯、脚等部位均能具备古典身韵的基本要求。
4.舞蹈编创
课程内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具备舞蹈编创的基础知识,对不同风格特征及表现形式的舞蹈编创的理解认知。在相关编创理论、编创技法等方面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能运用基础的元素动作进行发展和变化,能在队形转换、流动、分、和等调度技法方面达到要求,具备初步的舞蹈编创知识能力。
5.教师舞蹈素养(共288学时,8学分)
课程内容:了解不同年龄少儿舞蹈所需的技能,了解不同年龄少儿舞蹈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为各年龄少儿选择舞蹈教材的原则。拟出舞蹈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少儿创造能力的途径。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培养少儿听觉能力、身体运动机能、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少儿心理,研究舞蹈课教学规律,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以熟练掌握少儿园舞蹈教学的方法。
美术方向:
1.美术基础(共108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获得有关的技能技巧,掌握中小学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能熟练掌握儿童简笔画的绘画技巧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方法及技巧,玩教具的制作方法;能初步掌握少儿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对美术艺术的兴趣爱好,为少儿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2.素描基础(共216学时,8学分)
课程内容:素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法。使学生对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艺术创作、欣赏的一般原理,艺术的本体特征等基本的艺术理论课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本要求: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培养坚实的造型能力,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为专业设计和创作打好基础。
3.色彩基础(共288学时,10学分)
课程内容:利用色彩造型因素塑造色彩形象和色彩空间的方法。
基本要求:色彩在绘画及各项实用美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色彩造型也是美术专业学生应必备的能力。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色彩视觉的基本规律,正确地利用色彩造型因素塑造色彩形象和色彩空间,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受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专业课教学奠定基础。
4.速写(共72学时,4学分)
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艺术创作、欣赏的一般原理,艺术的本体特征等基本的艺术理论课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本要求:速写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培养坚实的造型能力,能够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对象。
5.装饰画(共72学时,2.5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了解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法则在装饰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想象力和表现创造力,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正确的观察与理解物体的形状、体积、空间、结构等,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塑造和表现对象的能力。
基本要求:以意象创作的方法表现进行装饰色彩黑白效果,分别用光影、线描、黑白等表现方法完成。
6.中外美术史(共36学时,2学分)
课程内容:掌握史前美术、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美术、元代美术、明代美术、清代美术、人类童年的时代艺术——原始、古代艺术、神权下的艺术世界——中世纪艺术、理性与科学的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多姿的艺术景象——17、18世纪欧洲艺术、流派纷呈的时代——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不同国度的艺术旨趣——18、19世纪英国、俄罗斯、美国艺术、寻求新的艺术规范——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现代艺术。
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中外美术史是研究外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7.美术创作(共72学时,2.5学分)
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的一般原理,艺术的本体特征等基本的艺术理论课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本要求:掌握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发展论,艺术鉴赏论,艺术批评论,艺术家论。
8.美术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共72学时,2.5学分)
课程内容:熟悉了解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面貌;理解认知著名画家生平成就以及画作背后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历代著名画家与作品,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与美学精神,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美术史基础。
9.手工制作(共72学时,2.5学分)
课程内容: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想象力和表现创造力,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正确的观察与理解物体的形状、体积、空间、结构等,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塑造和表现对象的能力。
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塑造和表现对象的能力。
10.平面构成(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利用色彩构成原理创造特色的色彩结构,平面构成是研究平面形态学的最基础的部分,侧重练习抽象几何形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关系,并在排列组合中求取新造型。目的是训练思维与技法,为演出空间创作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基本要求:侧重练习抽象几何形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关系,并在排列组合中求取新造型。训练思维与技法,为演出空间创作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11.电脑美术(共36学时,1.5学分)
课程内容:重点学习illustrator、Adobe Photoshop、AdobeCAD等软件,学会制作简单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
基本要求:通过对平面设计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设计方法及理论。
12.毕业设计(共144学时,5学分)
课程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一项综合性考核和阶段性验收,是学生对大学专业教育的整合和实践。通过毕业作品展示,使学生强化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学校到社会实践的顺利转型。同时,毕业作品也是体现学校专业教学理念及成果的最终环节。
基本要求:集中展示所学科目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美术作品展。
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校内综合实训,第2,3,4学期每学期1周;
(二)顶岗实习,第5学期,18周。
六、素质教育活动设计
(一)军事体育训练和国防教育
(二)入学教育。
七、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职业生涯规划;
(二)就业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
八、毕业标准
(一)学分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本专业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获得125学分以上, 其中必修课59.5学分,选修课20学分,集中实践课程35.5学分。
(二)证书要求
(1)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合格证书;
(2)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
(4)全国英语(或东南亚小语种)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及以上合格证书;
(5)舞蹈教师任教资格证书;
(6)钢琴考级证书。
九、教学环境与设施要求
(一)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教室1间(座位数50,计算机1台,投影仪1部,音响设备一套,钢琴1台。)
2.多媒体舞蹈排练室1间(工位数30,计算机1台,投影仪1部,话筒、音响设备一套;钢琴1台。)
3.区域活动实训室1间(室内240平米以上,模拟教学实训空间。)
4.图书资料室1间(中小学教育基本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期刊、少儿绘本等总数量在200种以上;少儿歌曲、舞蹈、游戏、手工、动画等音、视频资料200种以上;手工作品60件以上;桌椅40套;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部。)
5.美术教室1间(面积150平米以上,画板、画家60套,美术教学静物10组。)
6.琴房(钢琴30台,可与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共享。)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1.二级二类以上中小学;
2.1-6年级均有,规模在500以上;
3.能够并且愿意指导学生。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高职高专规划系列教材;
2.图书:教育、儿童心理发展;
3.期刊:教育类期刊10种以上;
4.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十、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整合校内外优秀教师人才资源,建设一支专业、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专业技能精、创新能力高”的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二)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师任职资格为,专业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讲师及以上职称;要求善于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善于学习,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和管控能力,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课教师任职资格为教育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计算机等,本科及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为,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程设计和实践指导能力。
3.综合实训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为,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在岗或退休人员,无教学事故记录;能力要求为,能够及时正确处理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工作,能够圆满完成其中小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完成综合性强、随机性强的工作任务。
4.(校外)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为,符合第3类指导教师任职资格中任意一门课程的在岗人员。
十一、实施建议
(一)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主要依据为,在校期间出勤率、作业交还数量和质量、笔试成绩、集体看考、校内综合实训、校园文体活动、技能比赛获奖、毕业设计或汇报演出和毕业顶岗实习等,适当引入合作单位评价机制。
建议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1.所有课程(含通识类、专业必选、专业限选、综合实践)出勤率在80%以上;
2.所有作业交还数量和质量综合评定在合格及以上;
3.所有课程及格率在90%以上;
4.所有集体看考合格及以上;
5.校内综合实训合格及以上;
6.每年参加二级学院或学校举办的校园文体活动1次以上;
7.参加二级学院举办的技能比赛获优秀奖以上;
8.毕业设计或汇报演出被评定为合格及以上;
9.毕业顶岗实习合格及以上。
上述9项评价条件中,第8,9两项实行1条否决制,即不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设计被认定为不合格,或者不参加毕业汇报演出、展览,或因个人原因给毕业汇报演出、展览带来极大恶性影响而被评定为不合格,以及毕业顶岗实习被评定为不合格者,给予延缓毕业半年及以上处分。
(二)教学管理
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实施三级管理模式,其管理层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级为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由教务处代表学院实施管理,具体职责为教学计划的发布与实施,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监督,表现为校历的制订与公布、教学业绩的评定与教学事故的认定;第二级为教育学院,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或教学秘书代表教务科实施管理,具体职责为教学计划的督导、执行和反馈,以及对教师教学业绩或教学事故的客观事实提供佐证;第三级为艺术教育系,由艺术教育专业带头人或艺术教育系主任实施管理,具体职责为教学研究讨论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总结。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教研室负责审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批准人才培养方案;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责任人;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教务处长是该项具体工作的责任人。二级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分管教学)是院(系)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人。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后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并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签名后即成为本专业学生培养的法规文件,二级学院(系、部、中心)及其他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以此进行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和环节名称、编号、学时及开课学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变更。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有改变时需由开课单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提交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教务处审核后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教师流动导致个别课程停开,或增开个别课程,需由开课单位向教务处提交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因教师外出进修或生病等原因导致课表调整时,需由开课单位向教务处提交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