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及社会影响力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的成立和首届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的开办是文化体制改革成功的结果。2011年,在省文化厅的指导与支持下,省杂技团转企改制与学院资源优化后新成立了形体艺术系,以培养中专、大专层次的杂技魔术表演专业人才为主。该系的成立和杂技表演专业的开办,填补了我省杂技专业院校教育的空白,将我省杂技表演人才培养的模式从“以团代班”向学院系统化教学、可持续化和规模化转变。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把杂技教育功能从剧团中剥离出来,纳归到院校教育范畴里,在西南,这是第一家,在国内,更是开创了高校艺术职业化教育的第一人。这正顺应了杂技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预示着云南的杂技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逐渐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高等院校设立杂技魔术表演专业并且在学院内完成教学过程,在高等院校系统化培养的背景下实现了大中专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还很有可能实现表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杂技教育功能纳归到院校教育范畴里。正是顺应了杂技教育这种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犹如给杂技表演艺术插上了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相信云南杂技这只雄鹰会飞的更高更远。
首届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开办正是顺应杂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结果。它预示着云南的杂技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杂技是很特殊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它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完成人才的培养,以前的“以团带班”有其培养优势,但它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杂技教育需要加强技能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需要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意识和艺术表现力的教育;需要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实现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现代化。改革已势在必行。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姗姗来迟的杂技院校教育刚刚迈出坚实的一步,杂技教育的现代化是杂技事业的必然选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的体能、智能等方面的特异性,使杂技表演艺术获得了无限发展的空间。杂技教育不仅仅是继承前人成果的传承教育,也不完全是一般学科意义上的,受时代、科技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有限发展。杂技教育应该既是有效传承的,又是无限开放、发展的。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新浪传媒、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及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