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学院

教学成果简介

作者:xingtixi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4-21阅读:21149
形体艺术系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具高级职称和获多项国内国际奖项的教师,并长期聘请多名杂技表演艺术家任教,专任教师中多人是知名表演艺术家,专业教学及特色教学能力突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以上职称11人,中级职称2人,外聘专家3人,将其多年舞台实践及教学训练的经验与我院高职高专系统的教学体系相结合,使杂技的教学逐步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形成一套独特的杂技教学体系。并为今后本系拓展开设其他专业,如:艺术体操、影视特技、培养艺术体育教练员、武术表演、戏曲表演等专业,为实现高效教学质量,提升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体艺术系教师在原剧团执教或参演的节目,承担了国内外各类型重要演出及比赛任务,所创作的众多节目多次在国内外的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屡获殊荣:“绸吊”在法国第八届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上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蹬技 —— 山花烂漫”、“高台晃梯踢碗”、“蹬人流星”在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上分别获金、银、铜奖;“浪桥飞人”、“转碟”、“双层双飞燕”、“大跳板”、“顶碗”、“魔术”“对顶花坛”、“顶之技”等节目在全国和国际各类杂技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该团在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五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瑞士、朝鲜、罗马尼亚、以及非洲和亚洲等地的四十多个国家的各类演出中,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广泛的赞誉,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开办顺应了杂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它预示着云南的杂技专业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杂技表演是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完成人才的培养,以前的“以团带班”有其培养优势,但它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杂技教育需要加强技能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需要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意识和艺术表现力的教育;需要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实现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现代化。与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姗姗来迟的杂技表演艺术院校教育刚刚迈出坚实的一步,改革已势在必行。杂技教育的现代化更是杂技事业的必然选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的体能、智能等方面的特异性,使杂技表演艺术获得了无限发展的空间。杂技教育不仅仅是继承前人成果的传承教育,也不完全是一般学科意义上的,受时代、科技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有限发展。杂技教育应该既是有效传承的,又是无限开放、发展的。形体艺术系自教学工作开展至今,已多次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演出和教学展示和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活动均受到各界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士的好评和建议。不远的将来,我们这群换了新羽的雏鹰,会在工作和学习中加倍的勤奋和努力,争取在不远的将来用十倍的成果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这份厚重的支持和期望。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在杂技表演艺术的蓝天展翅翱翔,成长为杂技界新一代的生力军,推动中国杂技表演艺术的繁荣发展,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