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招生网/招生信息

2019年高职扩招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zhaoji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9-09-19阅读:13813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的综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能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代码
650402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凭社会人员(含退役军人、下岗失 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
(四)学习年限
三年制大专
(五)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具有健全人格,高雅的品味。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语言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3.职业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
具备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基本的对文化活动的策划、宣传,文化产品的营销、推广及文化市场的基础管理能力;具备文化产业相关的商务沟通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
能够正确合理高效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具有较强的文化艺术市场公关、开拓、经营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能有效组织演出、传媒、会展等文化产业部门的策划、宣传、组织和管理;具有合格的业务洽谈能力(普通话、英语)和市场推广能力。
(3)职业关键能力
具备实际工作中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关注本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4)职业延展能力
具备敏锐的文化市场观察能力;具备各类活动的公关能力;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能力;有较强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数字化设计能力、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
(六)职业资格与就业范围
1.职业资格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读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并且获得英语A\B级、计算机一级B、普通话等职业资格证书。我院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鼓励多证书。
2.就业范围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三年制大专)毕业的就业主要面向有:全省各地的文化艺术机构,包括演艺集团、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影剧院以及社区、现代传媒机构等企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一)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结合校内外实训条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各个学期。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促进自主个性化学习。
三、课程体系与结构
(一)课程模块设计
1.公共必选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体育。
2.公共任选课程
课堂教学类、学术讲座类。
3.专业必选课程
专业导论、管理学、文化产业概论、经济学基础、办公软件综合实训、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公共关系、市场调查、多媒体应用、文化创意与策划、节事活动策划。
4.专业限选课程
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会计基础、应用文写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英语口语、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化妆与服饰、现代办公设备、经济法。
5.专业任选课程
课堂教学类、学术讲座类。
6.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必选类课程
主要有军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二)核心课程简介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管理学、文化产业概论、经济学基础、办公软件综合实训、市场营销、文化传播学、平面设计、公共关系、市场调查、多媒体应用、文化创意与策划、节事活动策划等。
四、课程内容
1.专业导论(共4学时,1学分)
(1)课程内容: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课程及专业素质等。
(2)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对本专业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技能要求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2. 管理学(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环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等管理学总论的知识;决策、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知识;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 中国文化概论(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中国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园林、建筑、服饰、饮食、民俗等方面全面普及文化分类及其具体内容,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介绍、欣赏文化资源,提升未来专业能力而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
4.普通话(共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普通话发音存在的问题,掌握普通话练习和提高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克服不良发音习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学生能够认识普通话的语音结构;运用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对同方音的语音系统进行方音辨正,能用标准普通话进行交流,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从事相关职业打好基础。
5.文化产业概论(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包含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世界及中国文化产业概况,区域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集群,国际文化市场与文化贸易,广播电视电影产业,报刊出版产业,演出产业,会展产业,艺术品产业,动漫产业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问题。
(2)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巧妙融合和灵活处理。
6.经济学基础(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主要讲解经济学的各种概念原理、分析方法及推到过程。重点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与成本的关系、各种市场情况的性质与特点、生产要素、以及各类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2)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经济基本常识和一般原理,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和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机制,用经济规律和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7. 办公软件综合实训(共72学时,3学分)
(1)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灵活应用常用办公软件Office的基础知识,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具备制作文档、表格和演示文稿的能力,具备进行现代信息处理的能力,能够在今后的岗位中完成文字、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处理工作。
(2)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够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文字排版、表格制作、数据计算、数据操作和幻灯片设计演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现代办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8. 应用文写作(共72学时,3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通过选取大量新颖、典型的例文来诠释应用文写作知识,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通俗性和专业性,并且例文的选用力求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选用最新的案例、最新的信息,依据最新的情况,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2)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实际写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9.市场营销(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及各种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该门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入了大量案例分析和导3读。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灵活应用市场营销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分析方法,具备现代市场营销技术,并具有在营销岗位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能力。
10.平面设计(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InDesign和Photoshop,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InDesign软件的版面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能够处理诸如海报、宣传手册、邀请函等复杂的设计,可以制作专业品质的精美印刷品;掌握使用Photoshop绘制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设计思维表达和完成设计作品的方法及能力。
(2)基本要求:通过对InDesign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InDesign软件进行排版、掌握Photoshop的设计方法,学会平面设计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排版能力,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11. 公共关系(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研究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公关实践的总结。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的“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等。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及其它学科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从而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共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类别、申报流程、管理办法、保护手段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文化多样性等,都能有所了解。
(2)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
13. 商务礼仪(共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务礼仪的内涵,掌握正确的礼仪习惯,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提高学生zishen 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形象及进行得体的人际交往。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了解礼仪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并能灵活运用。
14. 市场调查(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市场分析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各种分析技术,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选择调查方法、处理调查数据、整理调查资料、进行市场分析、开展营销策划等。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具备进行市场调研以及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能够在将来的岗位上运用市场调研的技能和方法。
15.多媒体应用(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数字音频的获取与编辑技术、视频的采集与处理技术。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主流的音频与视频处理软件,使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数字音频与视频资源的采集、处理及编辑方法。
16.文化创意与策划(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从介绍创意与策划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各类文化产品的特点和创意规律为核心,阐述如何进行各类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
(2)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创意学、策划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了解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活动创意策划的基本要点与创意策划方法。
17. 现代办公设备(共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办公模式与传统办公模式的区别,掌握各种现代办公设备(包括计算机、移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UPS电源、碎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一定的维护,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现代办公设备开展工作。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并重视现代办公设备在日常办公中的应用,了解现代办公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使用办公设备的方法和维护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办公意识及创新能力。
18. 节事活动策划(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该课程按照节事活动策划概述、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开业庆典、企业周年庆、商业汇演晚会、表彰颁奖活动、婚礼宴会、赛事、节日庆祝活动等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节事活动策划的专业知识和关键技能,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重要作用。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分析和掌握节事活动在调研、策划、营销、管理、服务、赞助、财务、评估等各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策略、工作方法和技巧,并发现和总结其一般规律和特点。
19.经济法(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门课程以法学基础理论为依托,结合文化产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既介绍与文化产业业紧密联系的通用性法律法规,又联系实际着重分析了文化产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力求系统、完善、正确地介绍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每章的讲解过程中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案例说明会展理论的依据和做法,可操作性强。
(2)基本要求:通过政策、法规的学习,能指导规范自己在文化产业事务中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实务能力。
20. 会计基础(共72学时,4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会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技巧,了解基本的财务、会计概念和含义、来源及其用途。
(2)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遵照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21.演讲与口才(共36学时,2学分)
(1)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与口语表达的技能训练。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
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毕业实习、毕业答辩等,都有相应的学分。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完成实习报告。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不得免修、免考、否则不得毕业。
六、素质教育活动设计
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必选课、公选课、名师讲座、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等阵地,通过显性课程的实施与隐性课程的渗透,提升全体学生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
七、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商务礼仪》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行业、认识职业,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并结合自身的特质和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业与职业,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2.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思想贯穿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3.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比赛、活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
八、毕业标准
我院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鼓励多证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读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考核合格,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并经职业资格鉴定所鉴定职业资格合格,获得相应证书,准予毕业,由学院颁发毕业证书。
九、教学环境与设施要求
(一)校内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习实训室、活动布展场馆等。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教学用电脑、常用办公软件、设计类软件等。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满足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在确定实习单位前,综合艺术学院领导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考察内容应包括:单位资质、诚信状况、管理水平、实习岗位性质和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健康保障、安全防护等方面。校外实训基地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2)大力推进电子教材建设以适应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需要,实现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或网络辅助教学。
十、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高于18:1。由专任教师、外聘专家、行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对文化事业热爱,精通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4.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50%。
5.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够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十一、实施建议
(一)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对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二)教学管理
1.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2.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3.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6.实践教学比例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左右。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实行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教研室负责审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批准人才培养方案;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责任人;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教务处长是该项具体工作的责任人。二级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分管教学)是院(系)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人。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后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并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签名后即成为本专业学生培养的法规文件,二级学院(系、部、中心)及其他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以此进行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和环节名称、编号、学时及开课学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变更。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有改变时需由开课单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提交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教务处审核后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教师流动导致个别课程停开,或增开个别课程,需由开课单位向教务处提交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因教师外出进修或生病等原因导致课表调整时,需由开课单位向教务处提交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呈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