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职院: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示范点建设项目申报书

作者:jiaow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4-03阅读:30654

附件

 

 

产教融合示范点项目申报书

 

 

 

 

 

 

校企合作基地名称: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杂

技团有限公司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示范点

申报院校名称: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合作企业: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         

学校负责人:           蒋  波                   

申报日期:          2015年3月25日            


填 表 说 明

一、《申请书》是申请单位向教育厅申请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申报材料标准格式,由申请单位组织填制,一式  份,报省教育厅高教处。

二、“实训覆盖专业” 系指基地所支持开展实习实训教学的专业全称,支持多个相近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可同时填写多个专业全称。

三、“实训基地名称”应当按照规范的用语表述。即学校名+专业(群)+具体名称。

四、“申请学校”必须填写单位全称。  


一、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性质

公办

详细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苏家村17号

邮政编码

650111

网  址

http://www.ynarts.cn/

申请产教融合示范点名称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示范点

该基地所覆盖的专业

专业名称

学制

人数

杂技表演

六年制中专

60

杂技表演

八年制中专

38

表演艺术

八年制大专

24

 

 

 

 

 

 

 

 

 

所属实训(验)室

地 点

仪器设备总值

年服务学生数量

学院1号、2号教学楼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618

122

剧团1栋、2栋训练房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     

675

80

学院实验剧场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446

800

圆通影剧院

圆通影剧院

589

1000

 

 

 

 

学校基地负责人

蒋波

联系电话:

13808736559

企业基地负责人

张建业

联系电话:

13888416229

             

 

二、基地条件

企业简介(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在行业的优势、社会信誉、技术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隶属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6年。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专业性表演艺术团体,拥有一支由大批优秀演员、教练、编导、音乐、舞台美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演职员队伍;同时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共同建立了一整套教育教学结构完善、设施设备齐全、专兼职教师合理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特色鲜明的杂技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

自成立之日起,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就一直受云南2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滋养,其节目多采自云南各民族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音乐、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等无不具有浓郁的风土人情。值得一提的是,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杂技艺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杂技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将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和独特的民族艺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表演节目既有令人赞叹的技巧,又有浓厚的云南民族文化乡土气息。因此,演出剧目多年来一直广泛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大型演出活动中承担重任,如: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化部央视春晚、世博会开幕式“天地浪漫曲”和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及《挑战巅峰》杂技国际金奖精品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创作的众多精彩节目更是在国内外的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屡获殊荣:“绸吊”在法国第八届瓦兹河谷国际马戏节上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蹬技—山花烂漫”、“高台晃梯踢碗”、“蹬人流星”在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上分别获金、银、铜奖;“浪桥飞人”、“转碟”、“双层双飞燕”、“大跳板”、“顶碗”、“魔术”、“顶之技”等节目在全国和国际各类杂技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      曾多次参加世界最高等级的国际性专业比赛,并于2014年凭借《蹦床爬杆》获得铜奖。在国际马戏界公认的世界三大杂技赛场中,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就先后于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凭借《女子蹬人流星——小卜哨》获得最高奖金狮奖;在第四届摩纳哥蒙特卡洛“新一代”青少年杂技比赛中以节目《蹦床爬杆》获得世界杂技赛事中的最高奖项“金小丑”奖。先后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国际马戏节金奖、俄罗斯第七届国家马戏艺术节最佳节目特别奖、俄罗斯莫斯科“偶像”国际马戏节最佳创意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在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五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瑞士、朝鲜、罗马尼亚、以及非洲和亚洲等地的四十多个国家的各类演出中,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广泛的赞誉,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将不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杂技艺术的优良传统,创新进取,继往开来,为国内外观众献上更多精彩纷呈精的杂技节目和优秀剧目。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与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始建于1970年,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原院团的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回到母校,将其多年舞台实践及教学训练的经验与学院高职高专系统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如新鲜血液注入一般,配合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使杂技的教学逐步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形成一套独特的杂技教学体系。在历届毕业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和发展作出卓有贡献的优秀艺术人才,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专业院团的建设中,在各项国家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项专业比赛,在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取得80多项骄人战绩,为我省及国家艺术事业赢得至高荣誉。形体艺术系主任蒋波(国家一级演员、专业带头人)2013年获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3年形体艺术系师生参加全国健身操(舞)、排舞大赛(云南分赛场)—《技巧啦啦操》、《花球啦啦操》分别获得技巧啦啦操“一等奖”、花球啦啦操“一等奖”。

包括基地现有条件(设备、场地和师资状况等):

(一)设备场地情况

本示范点共有9个实验实训室,学院和剧团各自拥有一个中心剧场,总建筑面积17327平方米,总实训岗位370个,设备设施总价值近2389.6万元,90%以上的实训教室、剧场和专业设备设施能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较全面的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从2011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基地改造为能满足常规教学与节目编排的现代化双方技能教室。基地生活配套设备设施齐全,有三栋专门的培训楼,能提供每年150个培训学员的床位,满足300名培训学员的住宿公寓和400名培训教师和学生的就餐食堂。学院设有252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学生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二)师资状况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双方紧密配合,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级人才,通过五年努力,形成了一支质量过硬、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形体艺术系现有专任教师25人,剧团教练人数20人。外聘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0%以上。互派教师开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程,通过顶岗教学和实习,重点建设杂技表演专业与专业教师队伍,创造条件,使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专业学科带头人,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引进体育健身专业的师资队伍;努力改善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三)对外演出合作

充分发挥职业艺术学院的教学特色和剧团对外演出优势,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强化对外文化艺术交流,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并做强杂技表演专业与艺术院团的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剧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15年学院学生实验杂技团应中国国家文化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等邀请赴马来西亚参加“情牵南洋,欢乐春节”献礼演出活动获得成功。

 

 

 

 

 

 

 

 

基地使用情况(包括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开出率、顶岗实习情况等):

(一)实训项目开发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杂技表演专业与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将多年舞台实践及教学训练的经验与学院高职高专的教学体系相结合,使杂技的教学逐步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杂技表演教学体系。在历届毕业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为云南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和发展作出卓有贡献的优秀杂技表演艺术人才,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专业院团的建设中,在各项国家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中,其表演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及国内外的相关专业竞赛、展演活动,在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取得80多项骄人战绩,为我省及国家艺术事业赢得至高荣誉。如,我系2012级学生参加云南省排舞健美操竞标赛《技巧啦啦操》荣获一、二等奖;我系2011级学生朱琳参加云南省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荣获少年葫芦丝组“三等奖”;2014年3月,我系学生在昆明海埂会堂与九国华裔青少年联合演出《寻根之旅》晚会,此次演出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2015年2月,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学生实验杂技团应中国文化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等邀请赴马来西亚参加“情牵南洋•欢乐春节”献礼演出活动,为期20天的“情牵南洋•欢乐春节”新春献礼活动,加强了中马学校之间的友好关系,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二)实训开出率

学院与院团着力培养杂技表演专业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训练进行了充分的计划和安排,实训开出率达100%。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校内基本功实训和校外实训,其中包括教学见习、观摩,教学实训和参与演出实训,如我系学生在2014年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基本功技能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各四个,此次大赛中学生比出了水平、比出了风采;在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系的杂技节目《柔术》、《对手》、《空竹》荣获三等奖;2.校内职业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基本功技能、舞蹈、戏曲、器乐演奏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及比赛;3.剧团核心专业技能提升,舞台表演核心能力实训;包括综合素质要求(表演技能和就业能力岗位能力提升)实训。2013年9月,我系2012学生参加2013年“舞动中国”全国排舞、健身操大赛(云南赛区),荣获“技巧啦啦操一等奖”和“花球啦啦操一等奖”;2014年11月,我系2011级学生与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合作,前往贵州参加演出,演出获得当地人民一致好评;2015年3月,我系学生应邀参加由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举办的“中国梦 春舞大地”的活动;2015年我系2012级39名学生在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顶岗。

(三)顶岗实习情况

自1970年至2014年,参与顶岗实训的学生就达120多名,仅2015年,形体艺术系2012级39名学生将于今年6月到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顶岗工作,顶岗开出情况100%,实际顶岗成效显著,得到学院与剧团的高度认可。

 

 

 


三、基地预期建设成效

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杂技表演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加强杂技与戏剧表演特色教材和优质课件的开发,补充和完善杂技剧目、形体、顶功、跟斗、综合体能等相关教材。在3-5年内将杂技表演专业建成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出人才、出作品,实施“优生特配”人才培养计划,每届毕业生保证至少有1台大型剧目,积极组织参加每年国内外各级别的竞赛、展演活动。

(一)教学改革创新

根据社会和企业、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与重点、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精做强杂技表演专业。突出云南民族艺术特色,着力推动杂技表演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状况,利用学院现有条件建设杂技表演专业基地,逐步形成融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校中团、团中校”的杂技表演专业现代学徒制办学格局,即可凸显杂技表演的专业特色,又使学生所学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的办学实体。

(二)优化教材建设

加强形体艺术系在体能、顶功、跟斗、剧节目部分课程自编教材的建设,努力完成《云南杂技表演教育》等系列特色课程教材编写,基本建成科学的、系统的杂技表演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三)完善机制建设

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以“校中团、团中校”运行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模式。

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实行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管理机构与制度健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特色。建立健全教学运行及质量监管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训练和实践的教学环境与平台。建立学校和企业分工负责、较好满足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的政策、经费、人员等保障机制。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安全制度健全、规范,执行严格;安全设施完好、齐全;无安全事故。

(四)专业建设

通过基地建设,使杂技表演专业突破硬件、软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力争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节目开展与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学生的专业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参与舞台实践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以期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艺术素质人才,具有杂技表演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杂技表演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专业文艺院团、社区文化服务、艺术培训中心、群众文化馆(站)、旅游部门等岗位需要的,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杂技表演人才。

(五)师资队伍建设

1.管理机制。制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发展机制,强化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的管理。

2.师资队伍结构。师资队伍稳定,师生比控制在1:13以内,通过滚动开展培训、引进、轮训、评聘等形式,使所有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

3.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培训、项目开发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名师,提升整体队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

(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原来课程建立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校本培训教材。

2.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经过调研、与企事业共同开发各阶段实训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与现场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要的实训要求。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3.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并动态调整,加强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建设进度:

我们将力争在评选为产教融合示范点后,在建设周期2年内,在教育厅、财政厅、学院及合作企业、行业(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下,专项建设经费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达到建设验收目标。

1.申报立项。2015年力争通过项目申报立项,有效整合安排我院形体艺术系与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资源,安排2012级学生前往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实习实训,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实行双主体负责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制度建设,汇集、整理调研材料,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训教学模块内容、目标、教学计划、方法和环节。

2.中期检查。2016年实现校企文化有效融合,结合企业开发教学项目和教学案例,寓教于产,产教融合,教学项目和案例来自项目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完善监控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控与评估;制订、实施培养的年度计划、方案,启动职业道德培养计划、方案;完善各阶段模块,开发《顶功》课程校本培训教材等,达到项目中期验收目标。

3.项目验收。2017年总结并推广基地建设的成果,依托专业,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推广各种基地运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进一步扩大实习实训、生产经营与师资培训效益。

条件保障:

1.制度健全及管理规范保障。根据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形体艺术系所属资产、实训基地的特点,适时制定、修订和完善《形体艺术系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形体艺术系课程建设管理规程》、《形体艺术系教室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投入符合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教学需求,投资使用率高,资产管理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2.经费保障。拟申请省财政申请专项经费壹佰伍拾万元(150万元),学院每年配套壹佰叁拾万元(100万元)资金,云南省杂技有限责任公司配套伍拾伍万元(55万元),共计:叁佰零伍万元(305万元),用于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教学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训仪器设备的购置等费用。

3.生源保障。截止到2015年3月,形体艺术系全日制杂技表演专业学生122人,4个教学班,招生趋势良好。

4.师资保障。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所有专任及外聘教师均具有15-30年以上舞台表演经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团队,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4人,国家一级演员2人、国家二级演员11人、三级演员2人,职称与教学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梯队。

 

 

 

 

预期成效:

我院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有特殊的地缘优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自2011年成立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以来,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杂技表演专业学生,为云南省杂技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加大对实训教学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力度,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成后,可充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杂技表演专业在担负着为云南省杂技表演人才培养,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

1.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杂技表演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

2.为杂技表演专业技能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有力支持。

3.提高杂技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4.扩大社会服务功能,为全省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人才支撑,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申请省财政

(150万元)

地方财政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100万元)

行业企业

(来源: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     

(55万元)

其他

(来源:)

(万元)

合计

(305万元)

专业建设

30

20

10

 

60

师资建设

30

20

10

 

60

实习实训

50

35

25

 

110

课程教材建设、科研创作

40

25

10

 

75

 

 

 

 

 

 

 

 

 

 

 

 

 

 

 

 

 

 

 

 

 

 

 

 

 

 

 

 

 

 

 

 

 

 

 

 

 

 

 

 

 

 

注:“来源”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


五.学校、企业意见及承诺

学校推荐意见

(包括推荐理由、论证意见、支持举措及承诺等)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是云南省杂技表演艺术职业化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内唯一的一所以杂技表演艺术职业化教育为主旨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学院。

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以1970年“以团带班”成立的杂技科为基础,开办有八年一贯制大专、六年制、八年制中专全日制学制,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学院资源优化整合后新成立的专业院系,该系的成立和杂技表演专业的创办,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的杂技表演艺术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的空白,在高等院校设立杂技表演专业并且在学院完成高等职业化教育,实现中专、大专一体化教学,实现表演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杂技教育功能纳入到院校教育体系范畴里,正是顺应了杂技表演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有着全国少有的,优质的教学基础设施,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协作单位。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力求传承与创新并举,注重职业化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艺双馨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我院支持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申报省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示范点建设

项目,承诺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以支持项目建设。

               学校法人代表签名:欧阳俊虎

2015年 3月30

企业推荐意见

(包括推荐理由、论证意见、支持举措及承诺等)

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示范点是省内乃至全国唯一的一家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双元制” 教学模式:理论+实训+实习+顶岗,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即可实现就业。

现承诺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共建共管该示范基地,投入相应资金改善基地软硬件条件,派遣杂技团演员到示范基地开展杂技专业教学工作。

恳请相关部门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

                        

                               企业法人代表签名:张建业

                               2015 年  3 月   30 日

六.资金配套承诺书

(原则上主办单位和学校的配套资金比例不低于1:1)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是云南省杂技表演艺术职业化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内唯一的一所以杂技表演艺术职业化教育为主旨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学院。

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以1970年“以团带班”成立的杂技科为基础,开办有八年一贯制大专、六年制、八年制中专全日制学制,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学院资源优化整合后新成立的专业院系,该系的成立和杂技表演专业的创办,填补了我省乃至全国的杂技表演艺术专业在高等艺术院校教育的空白,在高等院校设立杂技表演专业并且在学院完成高等职业化教育,实现中专、大专一体化教学,实现表演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杂技教育功能纳入到院校教育体系范畴里,正是顺应了杂技表演专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有着全国少有的,优质的教学基础设施,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协作单位。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力求传承与创新并举,注重职业化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艺双馨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我院支持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申报省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示范点建设项目,承诺不低于1:1的配套资金以支持项目建设。

 

 

   校(院)长签字(章)_____王润梅_______________

                                              2015年3 月30

 

 

学校职能

部门负责人

 

姓    名

蒋波

部门及职务

形体艺术系主任

办公室电话

0871-68426070

传     真

0871-68426070

手      机

13808736559

电 子 邮 箱

2427797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