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示范点基地建设方案

作者:jiaow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4-03阅读:50133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杂技表演专业产教融合

示范点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为了进一步满足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培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艺术素质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特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表演基地建设方案。

二、形体艺术系基本情况

形体艺术系是全国唯一的以培养六年制中专、八年制中专、八年制大专层次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的教学部门,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传承与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在高等院校设立杂技魔术表演专业并且在学院内完成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在高等艺术院校系统化培养的背景下实现中专、大专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实现表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杂技教育功能纳归到院校教育范畴里,顺应了杂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三、建设基础

1、基地体制机制建设

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与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形体艺术系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实训表演基地。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项目、按模块的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形成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机制。

2、较好的硬件环境

本基地共有9个实验实训室,学院和剧团各自拥有一个中心剧场,总建筑面积17327平方米,总实训岗位370个,设备设施总价值近2389.6万元,90%以上的实训教室、剧场和专业设备设施能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较全面的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从2011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基地改造为能满足常规教学与节目编排的现代化双方技能教室。基地生活配套设备设施齐全,有三栋专门的培训楼,能提供每年150个培训学员的床位,满足300名培训学员的住宿公寓和400名培训教师和学生的就餐食堂。学院设立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3、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本基地依托的专业教学团队共23人(含团队带头人),包含学院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8人,特聘行业专家3人,专职高校辅导员1人,“双师型”教师2人,舞蹈、戏曲、武术、器乐演奏、声乐和化妆兼职教师5人。年龄结构:40-50岁4人,30-40岁13人,30岁以下2人,所有专任及外聘教师均具有15-30年以上舞台表演经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团队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4人,国家一级演员2人、国家二级演员11人、三级演员2人,职称与教学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梯队。

4、拥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基地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由优秀演员、教练、编导、音乐、舞台美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教学指导经验,基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杂技艺术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杂技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将高难的杂技技巧和独特的民族艺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杂技节目既有令人赞叹的技巧,又有浓厚的云南民族文化乡土气息。基地曾多次参加国家外事文化交流活动,表演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四、基地建设目标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依托企业,发挥校企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杂技表演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三年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实习实训表演基地。

具体建设目标:

1.硬件设施建设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整合现有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努力培养院级以上骨干教师3-5人以上,占总数的30%以上。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使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70﹪以上,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中高级专业职称教师达85﹪以上。到2018年,形成一支以校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4.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完善的教学和职业标准,开发相应的教材、课件、软件等资源,完全对外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满足教师实践教学需求。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建成功能齐全的杂技表演“产学合作中心”,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杂技教育培训体系,为杂技实习实训项目建设、管理和师资培训提供指导与服务。

五、重点建设内容

1.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与重点、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强做大杂技表演专业。突出云南民族艺术特色,着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利用学院现有条件逐步建设杂技表演艺术团和艺术研习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学、研、演三位一体的办学形式,即可凸显杂技教学和表演的专业特色,又使学生所学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努力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全国知名、国内和国际演艺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学院和表演实体。

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形体艺术系在体能、顶功、跟斗、剧节目部分课程自编教材的建设,努力完成《云南杂技表演教育》等系列特色课程教材编写,基本建成科学的、系统的杂技表演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3.体制机制建设。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以“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运行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4.专业建设。通过基地建设,杂技表演专业突破了硬件、软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节目开展与创新方面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学生的专业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参与舞台实践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以期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高艺术素质人才,具有杂技表演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杂技表演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专业文艺院团、社区文化服务、艺术培训中心、群众文化馆(站)、旅游部门等岗位需要的,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综合表演人才。

5.师资队伍建设。(1)管理机制:制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发展机制,强化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的管理。(2)师资队伍结构:队伍要稳定,师生比在20:1以内;通过滚动开展培训、引进、轮训、评聘等形式,使所有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3)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培训、项目开发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名师,提升整体队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

6.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原来课程建立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校本培训教材。(2)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经过调研、与企事业共同开发各阶段实训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与现场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要的实训要求。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3)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并动态调整,加强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六、相关条件保障

1.制度健全及管理规范保障。根据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形体艺术系所属资产、实训基地的特点,适时制定、修订和完善《形体艺术系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形体艺术系课程建设管理规程》、《形体艺术系教室管理办法》等制度。基地建设投入符合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教学需求,投资使用率高,资产管理规范、科学。

2.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预算数百万元资金,用于形体艺术系教学教育各种费用、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等费用。

3.生源保障。截止到2015年3月,我系有全日制杂技表演专业学生122人,4个教学班,招生趋势良好。

4.师资保障。形体艺术系所有专任及外聘教师均具有15-30年以上舞台表演经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团队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4人,国家一级演员2人、国家二级演员11人、三级演员2人,职称与教学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梯队。

七、预期建设成效:

我校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有特殊的地缘优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自2011年成立形体艺术系杂技表演专业以来,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杂技表演专业学生,为云南省杂技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形体艺术系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加大对实训教学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实训基地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担负着云南省杂技表演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任,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经济建设服务。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

1.基地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杂技表演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

2.基地建设为杂技表演专业技能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有力支持。

3.基地建设将提高杂技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4.基地建设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为全省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人才支撑,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