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排练精品课特色评价

作者:jiaow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4-10阅读:6952

云南主题民族舞蹈剧目排练课程

自我评价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培养实用型高中级文化艺术人才的职业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一所艺术院校,为云南省各级艺术团体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云南省各级专业剧团和文化战线近85%以上的演职人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不少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还有相当一部分在艺术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中外知名的艺术家。舞蹈系于2004年9月成立,其前身为云南省艺术学校舞蹈科。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为云南培养了大批民族舞蹈艺术人才。在全国及省内舞蹈比赛中获大奖的毕业生有100多人次,哈尼族国家一级演员钱东凡、在舞剧 《咪依鲁》任男、女主角的优秀演员郭丽娟(纳西族)、国家一级编导陶春、张来善、杨卫疆、赵惠和、刘玲等均毕业于我校。曾经辉煌的历史记录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也为我院为将来的发展道路奠定的了坚实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在五年制大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剧目排练”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本门课程旨在充分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大力挖掘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参赛剧目的创作同时,广泛吸取优秀经典的各舞种成品剧目,进行教学。其意义、地位在于让学生把所学各科的专业知识综合地运用于舞蹈作品的理解与表演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着重培养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编导、教育人才。

 

课程特色:

1.以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作为教学主体资源,重视本土民族舞蹈艺术的“源本”性。

立处于云南独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歌舞之乡”独有的丰富民族艺术资源,为云南艺术教育发挥本土魅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程的教学中,共涵盖15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每学期教学单元均涉及到云南省本土少数民族,如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景颇族等。在教学过程,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了解与掌握本土各民族不同的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2.推崇本土特色与外来文化、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相结合,在保护和继承本土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遗产同时,吸取外来优秀、有较高学习价值的剧目,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舞种,不同民族风格,不同情感的单、双、三、群舞的学习,使学生在把握作品的风格特色、思想内容、情感变化、人物刻画、空间转换、肢体运用、编创手法、不同种类作品的特点等专业能力上有所提高。使学生更大空间的掌握富有创造性的表演、思考能力。

3.积极编创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特色的教学及参赛剧目,着力实现传承与发展云南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将风格浓郁、具有典型性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形成成品剧目教材,用于实践教学中,突出云南民族特色的教学特点。

近年来,我系排练教师积极投入到本土民族舞蹈的挖掘整理及编创中,创作出一批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剧目,在教学及各项比赛中均获得了较高评价和优异的成绩。

获奖剧目:2006年8月,教师董玉辉编排、选送的剧目《勒哨哇丙》获“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园丁奖;2010年3月,教师卓玛编排、选送的剧目《松格夏卓》,获云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三等奖;2010年8月,教师陈纾参与编排、的剧目《呱呱.乐》,获第四届全国校园舞蹈比赛特等奖、创作奖。原创剧目《咿板嘟》2012年获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原创教学剧目三等奖、群舞组表演二等奖(为云南院校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2014年获中国文联举办的第九届“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专业组金奖第一名(填补了我省院校舞蹈教育在该比赛中的空白);参加2014年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专业组一等奖;参加201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该剧目2013年获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2014年9月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原创剧目《松格夏卓》2010年获第六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三等奖。原创教学剧目《家园》2012年获云南省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三等奖、2014年参加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专业组二等奖。

教学创作剧目:傣族剧目《小仆绍》、《雨林》,彝族剧目《阿惹妞.哦里惹》《索玛喂喂》,佤族剧目《佤山新歌》、维族剧目《美丽姑娘》、当代舞《毕业歌》《蓠蓠原上草》、现代舞《长头发》;景颇族剧目《书儿梦儿》、当代舞《晚秋》;藏族剧目《天路》、佤族剧目《江三木罗》、哈尼族剧目《跳的汉子》《咿板嘟》等。

4.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剧目排练”,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本身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演出过程当中,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而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一定的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以于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为基础。为更好与实践相结合,剧目排练课堂教学环节与内容紧密地与实习实训等课内外排练演出比赛等活动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践活动密切协调的教学模式创新,这项内容推出为学生表演水平的迅速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以剧目排演,学院组织运作的各项三下乡、赴高校巡演、部队慰问演出、社区演出活动等,均得到了较好的评价,不仅展现了我院师生的风采,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

学院与产学合作单位合作建立了各级各类挂牌校外实习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剧团和企事业单位演出团体工作实际、体验剧团和企业文化的需要。通过与这些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协作,为学生组织了频繁的社会服务性演出活动和直接面对社会需求的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得到了极大地实践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实习实训的意义及作用。

 

二、课程创新点:

1.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市场需求为目标,大力建设实习试训基地,把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全方位、高技能应用型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

 

2.定向招收各少数民族学生生源

目前着力建设云南第一个本土少数民族学生组成的“花蕾班”,生源主要面向全省各地区,热爱舞蹈艺术的少数民族学生,定向培养高精尖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人才,对本课程内部民族特色和民族元素的融汇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3.结合相关课程,针对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结构体系不完整,甚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濒临失传的现状,着重开展搜集、整理、编创工作,使其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最终形成我院自身特色教材。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继承和发扬红土高原祖祖辈辈血汗凝聚的民族艺术精华进一份职责。

 

 

上一篇:政策支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