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

作者:jiaowuchu 来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4-10阅读:12642

校外专家评价:

云南省产业文联秘书长   云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    邓 辉:    

云南是歌的海洋,舞蹈富矿,2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都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且风格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坛独具特色。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省艺校)乃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所专业艺术类院校,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各族文艺家成长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艺术家的历史重任,五十五年来,该校培养出了省内外舞台上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为云南争得了荣誉,而每一位从学校走出去的文艺家也无不以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自己的母校为骄傲。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在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在新的世界格局影响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申报《云南主题民族舞蹈剧目》和《哈尼族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云南艺术教育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力争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

 

云南省歌舞剧院院长  陶春:

《云南主题民族舞蹈剧目排练》

本课程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掌握云南各独有民族风格、特色、韵律的民族舞蹈,对培养我省少数民族舞蹈表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秘书长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    张亚锦:                   

开设剧目排练精品课的重要性: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素质、基训、身韵、技巧、民间舞等多门课程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关键就体现在排练剧目课上,这是检验教学成果,也是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原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一级编导 刘金吾

排练课是艺术院校专业课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特别是舞蹈专业,通过排练课让学生所受的专业基本训练及民间舞与节目表演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排练课让学生接受演员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当好一个演员,如何表演好一个舞蹈,所以,排练课是必须开设的。

 

云南省文联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郭丽娟:

开设云南主体民族剧目排练课,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掌握云南各独有民族原汁原味、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为培养我省民族舞蹈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毕业生评价:

在几年的学习中,任课教师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及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真知识,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的基础。老师们的爱与责任,呵护与关心,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同时,更懂得了要有坚持、努力、与拼搏的信念。

 

学生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新颖有趣,学习积极性一直较高;教师认真负责,教学方式方法灵活;训练型、实践性强,能学习掌握较多样化的专业知识;整体教学效果好,能够为学生实践工作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对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良以上。

 

社会认可度:

1.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每年为毕业生进行舞蹈演员(四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98%能获得职业资格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100%,就业对口率最高达到了85%,毕业生满意率较高,就业率在省同类院校专业中名列前茅,为云南省各艺术团体、输送了大量舞蹈艺术人才。

2.学生职业能力较强,在省市各类实践性演出中,受到广泛好评。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实践演出和比赛, 教师与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教师董玉辉编排、选送的剧目《勒哨哇丙》获“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表演三等奖;2010年3月,教师卓玛编排、选送的剧目《嘠松格夏卓》,获云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三等奖;2010年8月,教师陈纾参与编排的剧目《呱呱.乐》,获第四届全国校园舞蹈比赛特等奖、创作奖;原创剧目《咿板嘟》2012年获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原创教学剧目三等奖、群舞组表演二等奖(为云南院校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2014年获中国文联举办的第九届“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专业组金奖第一名(填补了我省院校舞蹈教育在该比赛中的空白);参加2014年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专业组一等奖;参加201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该剧目2013年获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2014年9月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原创剧目《嘠松格夏卓》2010年获第六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三等奖。原创教学剧目《家园》2012年获云南省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三等奖、2014年参加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专业组二等奖。

3.在强化校内实践训练的同时,为切实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中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至今先后承担了省市各类演出100余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2008级学生王影、颜文君等3名同学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云南活动周开模式、大型文艺表演和云南馆184天常态演出”活动中,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了荣誉证书。

4.参与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创了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践活动密切协调。通过以剧目排演、学院组织运作的各项三下乡、赴高校巡演、部队慰问演出、社区演出活动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均得到了较好的评价,不仅展现了我院师生的风采,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多年来舞蹈表演专业一直加强校外实习力度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实习与实践,建立了云南省歌舞剧院、昆明市歌舞剧院、云南民族村高原艺术团、厦门演艺公司、香格里拉演艺公司、昭通艺术团等十多个稳定的省内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开发的实习实训项目,产生了《梦·云南》、《丽水金沙》、《梦幻腾冲》、《烟雨张家界》《水·舞·源》等成果,社会反响巨大,其中“梦幻腾冲”基地获批为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完全可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校生参与了泛亚艺术节、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云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等省内外各类大型演出,在全国各级各类舞蹈比赛中屡获殊荣。

 5.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整体优化了课程结构,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课程建设整合了优秀教改成果,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建设改革了传统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科研质量工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家级“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蹈表演”、“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省级精品课程《云南主题民族舞蹈剧目排练》;省级“舞蹈表演”教学团队;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舞蹈技术技巧》;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哈尼族民族民间舞蹈》;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省级“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上一篇:

下一篇:获奖情况